分享到: |
近年来,雅安市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自2020年依托石棉县公立医院集团开展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医保管理改革以来,立足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推出医共体内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管理“医保服务包”,切实做实家庭签约医生医保服务,实现医生服务更加敬业、基金使用更加高效、群众看病更得实惠的多赢实效。
一是按人群设定服务包。按照“小切口、慢步走”原则和“锁定病种、锁定群体”思路,选定最常见、最多发、难康复的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管理“医保服务包”。2020年-2023年,累计签约9696人次,签约定点医疗机构由二级及以上医院转为乡镇卫生院,起付线从400元降至50元,累计节约门槛费339.36万元,个人自付比例从42.5%降至32%。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得到有效落实。2020年-2022年与2019年相比,基层总门诊分别上升16.54%、27.38%、27.03%。
二是分类别核定付费额。参考近三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数据及上一年度“医保服务包”支出数据,合理确定与医保支撑能力相适应的服务包金额。“医保服务包”打包付费标准结合基金运行情况、药械集中带量采购、年度绩效考核等因素实行一年一定,逐年呈下降趋势,签约患者医疗费用负担进一步减轻。2021年-2022年,全县签约高血压均次费用与全市相比分别减少40.4%、55.05%,签约糖尿病分别减少50.46%、50.59%。
三是组建家签医生团队。整合医共体内2家县级医院组建县级专家团队3支33人,12家乡镇卫生院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2支171人,建立健全“3类医师+N个服务对象+3本台账”的“3+N+3”服务模式以及“医共体-医疗机构-签约服务团队-医务人员-签约患者”的“四级包干”责任体系。将“群众出门求医”变为“医生上门服务”,签约患者就近或者足不出户即能享受与县级医疗机构同质化的优质服务。
四是注重考核结果运用。每年与医共体签订“医保服务包”服务协议,明确绩效考核细则,实行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基金支付挂钩。建立“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激励机制,结余部分由医共体自主统筹使用,进一步激发家庭签约医生内生动力,主动控制成本和当好基金安全的“守门人”。2020年-2022年,医共体“医保服务包”累计结余留用797.15万元。
五是上线慢病管理系统。开发“三病”管理系统,实现基层签约服务、专家线上+线下指导、医保实时监管,进一步提高“医保服务包”信息化管理水平,开创了“医保服务包”线上线下闭环智慧管理全新模式。通过三年精细化的签约管理,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控制率达91.9 %、血糖控制率达91.3%、群众满意度达97.5%,“两病”签约患者住院率持续下降,满意度持续提高,慢病管理的大健康转型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