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一、高质效医疗体系。以全省首个中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打造“1+9+20+X”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提升基层医卫服务能力。全市现有三甲综合医院3家、县域医疗次中心12个、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5个。
二、惠民化医保支付。以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分值付费实施办法为核心,出台经办管理规程等DIP配套政策,构建“1+N”DIP付费制度体系,优化DIP核心要素动态调整和医保医院协商谈判机制,切实降低参保群众诊疗费用。2022年居民医保、职工医保住院费用个人负担比例同比分别下降1.37个百分点、3.58个百分点,住院次均费用同比分别下降3.19%、6.86%。
三、轻负担药械集采。依托省药械集中采购及医药价格监管平台,实现药械集采“货款资金流、订单信息流、货物物流”三流合一,促进药械价格回归合理水平。截至2023年6月底,全市落地国省带量集采药械24批次,签约保量采购药品368种、耗材12种,药品平均降幅50%,耗材平均降幅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