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眉山市医疗保障局
“三个着力”全面构建DRG付费监管新体系
为全面深入推进DRG付费方式改革,眉山市医保局一手抓DRG付费改革,一手抓配套监管,通过强化DRG支付数据管理,理顺DRG智能审核监管机制,构建DRG付费监管闭环,有力提升了医保基金使用效益,初显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杠杆作用。
一、着力强化DRG支付数据管理,筑牢DRG监管数据基础。一是严把数据质控和审核监管出口关,在系统开发中综合设计,完善病案首页质控、智能审核监管、付费结算管理、绩效考核评估等功能模块,实现对临床诊断真实性、诊疗过程规范性和合理性的同步监控。二是借力大数据梳理DRG监管靶点。每月通过大数据分析,全面掌握医疗机构盈余变化、病例数量、次均费用、倍率区间等数据变化,开展多维度统计分析、精细画像,全面掌握DRG支付总体情况和各医疗机构数据动态,为DRG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二、着力建立DRG智能审核机制,明确DRG监管流程方向。一是明确线上大数据监管方案。制发《眉山市按DRG付费智能审核监管实施方案》,针对DRG付费模式下衍生出的高编高套、分解住院和转嫁费用等违规行为,建立以智能审核为主、人工复核约谈为辅、现场稽核为补充的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的全病组审核监管模式。二是明确线下实地稽核监管流程。制发《眉山市基于DRG付费监管现场核查指导手册》,针对智能审核有关规则,逐条建立线下稽核流程和规则,形成线上初筛、线下核验的完整证据链,为DRG付费违约行为处理提供合法证据支撑。
三、着力构建DRG付费监管闭环,形成DRG审核监管常态。一是构建月度分析数据、线上提供靶点、线下运行检查的DRG付费监管闭环。针对月度分析和智能审核筛查出的异常情况,定期开展DRG付费运行专项检查。今年9-10月,首次组织本市和成都市临床专家组成检查组,对数据分析存异的部分医疗机构开展DRG付费运行专项检查。通过数据后台分析、现场查验病历、核对收费清单等形式,查实存在问题病例515例,占抽查病例数的92.3%,有效验证了智能审核监管规则的适用性和大数据分析的准确率。二是建设全市范围内上下联动协作的监管队伍。加大对市本级和县区DRG付费监管队伍的培养培训力度,抽调市县两级相关医保骨干参与DRG现场核查和高倍率病例评审。积极发挥县区医保局在DRG智能审核监管中的主体作用,一盘棋推进DRG审核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