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车载医保”进万家
打通山区群众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雅安市医疗保障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开展“车载流动医院”试点,将医保报账结算服务嵌入流动医院,形成了独特的“车载医保”模式,切实解决偏远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报账难的问题。通过“车载医保”进万家,让偏远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看病、开药、报账等门诊“一条龙”服务,打通山区群众医疗服务和医保报账“最后一公里”。
一是聚焦群众所“急”,强健根基,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进村。整合全市乡镇卫生院现有救护车并新行采购26辆,作为车载流动医保服务专用车,根据医保就医需求,在车内配备医保刷卡器等基础医疗设备,构建一体式车载医疗服务平台,做到车轮转到哪里,医疗服务就流动到哪里,让山区群众在家就能享受和医院无差别的基本医疗服务;整合全市医疗机构医护和后勤管理人员,组建由1名诊疗医生、1名药剂师、1名医保报账员组成的“微型”医疗组,对小病患者现场诊疗抓药,对大病重病患者及时向县级或市级医院送诊就医,实现现场看病诊疗和取药报账“一站式”服务。
二是聚焦群众所“难”,搭建桥梁,实现户外移动就医服务。破除系统“栓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中国移动合作,利用4G无线网络设备(移动MiFi),把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卫计中联诊疗系统、医保银海报账系统三大医疗系统接轨并联,实现挂号收费、就医、检查、取药、医保报销、公共卫生服务等“一站”运行;破除政策“梗阻”,通过三大医疗系统接轨并联,车载流动医保实现现场医保报账,只需群众拿出社会保障卡或身份证等证件,就可以按乡(镇)卫生院的就医政策标准报账;破除服务“门槛”,强化医保和卫健部门的合作,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互享,突破医保报账只能到医院医保窗口进行的限制,解决山区群众“看病衍生费用比看病贵、小病久拖成重症”的问题,真正实现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是聚焦群众所“盼”,畅通脉络,实现服务模式创新。将医疗、医保、医药改革与现阶段工作相结合,以“车载流动医院--车载医保”为服务平台,进村入户开展医保政策服务,打破“医疗和公卫各走各道,各唱各调,医防两张皮”的现象,真正实现“三医联动”;针对服务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患者疾病类别,开展“主动服务”,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需要什么服务,就下沉什么服务队伍;借助“流动车轮”开展特殊疾病、“两病”门诊摸排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政策报销宣传工作,彻底改变固定的服务模式,更加精准服务群众。
“车载医保”率先在宝兴县开展试点,后陆续在天全、汉源、石棉、荥经、雨城、名山推广实施,覆盖全市60余个乡镇。截至目前,共开展健康教育讲座3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37000余份,累计服务13000余人次,医保结算5000余人次,涉及医药费177000余元,获得广大群众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