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2025年以来,雅安市医疗保障局以“新医保·星争创·心服务”党建品牌为统领,创新构建“党建红+医保蓝”融合体系,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互促共进,为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铸魂强基,以“新医保”筑牢政治忠诚
一是深化理论武装,确保“两个维护”落地生根。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局党组会、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三会一课”首要议题,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截至目前,已组织召开17次局党组会议、3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等,坚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动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制度赋能管理,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制定《中共雅安市医疗保障局党组2024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切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制定《关于推动2025年机关党建“揭榜挂帅”重点项目责任分工方案》,助推机关党建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制定《关于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工作方案》,细化领导班子“政治坚定、团结协作、担当尽责、勤政为民、廉洁奉公”5大责任清单,着力打造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党支部,机关党总支、所辖机关2个支部均先后获评“雅安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三是强化作风锤炼,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制定《中共雅安市医疗保障局党组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严格对标学习教育部署要求,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查摆出班子存在的问题4个,形成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有效推进整改落实;将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纳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心组学习范畴,构建起“学习—监督—整改”三位一体的闭环机制;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党组书记以“扎实开展学习教育 筑牢医保廉洁防线”为题为全局党员讲专题党课,统筹推进医保系统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二、先锋聚力,以“星争创”锻造医保铁军
将党建要求嵌入医保核心业务,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打造政治可靠、本领高强、作风过硬的医保铁军。一是基金监管“铁腕行动”守牢民生底线。聚焦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入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坚持自查自纠与专项检查双发力,全市累计重点检查定点医药机构440家,发现违规定点医药机构199家,处理处罚追回医保基金1900万元;刀刃向内整治医保基金使用监督不力,推动全市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开展自查,自查发现93个问题已有75个完成整改;完善监管体系与宣传教育同推进,构建“专班统筹+部门联动”责任体系,已向纪检监察机关、卫健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分别移交问题33件、5件、11件;开展“医保基金安全靠大家”集中宣传月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万份、防范欺诈骗保短信39万条,开展宣传讲座60场。二是改革攻坚“先锋行动”释放惠民红利。全力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工作,获评“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全省试点先进单位”,推动护理类和放射检查类立项指南在我市平稳落地;6月30日我市首轮调价工作将与全省同步执行,共调增156项、调减53项,预计节约医保基金300余万元;全市已落地执行国家组织和省际联盟集采药品22批次881个品种、高值医用耗材26批次,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0%,耗材价格平均降幅80%,切实为群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持续深入开展口腔种植收费专项治理工作,全市33家涉及口腔种植业务的医疗机构共使用集采种植体2158颗,为口腔种植患者节约医药费用约863.2万元。三是待遇优化“暖心工程”增进民生福祉。积极落实好产前检查费用支付、生育医疗费用提标政策待遇,促进人口生育;健全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保障机制,草拟形成《雅安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守护群众健康的民生实效;持续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全市城乡医疗救助资助参保4.47万人,门诊救助10.64万人次,住院救助1.23万人次,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三、惠民暖心,以“心服务”践行人民至上
以“医小保”服务品牌为抓手,切实提升参保群众的医保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老百姓少跑不跑、医小保快办通办”经办服务。大力推行线上服务用心、线下服务贴心、能力提升上心、制度约束省心,推行医保业务“网上办”“掌上办”“马上办”,开通异地就医线上自助备案服务,参保人通过四川医保APP等平台签署承诺书即可“秒备案”,2025年上半年,我市异地就医自助备案共服务2930人次。二是“回家再晚、小保等你”异地就医服务。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不断拓展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服务范围。截至目前,全市接入异地就医住院定点医疗机构省内123家、跨省89家,实现全市六县两区全覆盖;扩大药店结算覆盖面,异地个人账户刷卡购药药店省内712家、跨省686家,市外参保人来雅旅游、疗养、定居时的就医、购药需求得到充分保障。今年以来,我市参保人外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36.72万人次,减少参保人垫资3.17亿元;市外来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53.95万人次,减少参保人垫资2.08亿元。三是“车载医保、服务到家”留守老人服务。创新开展“车载流动医院”试点,将医保报账结算服务嵌入流动医院,形成了独特的“车载医保”模式,切实解决偏远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报账难的问题。通过“车载医保”进万家,让偏远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看病、开药、报账等门诊“一条龙”服务,打通山区群众医疗服务和医保报账“最后一公里”。四是“慢病保障、医保护航”慢病管理服务。在全省率先出台“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与特殊疾病门诊一起构建起“两病”全方位、多层次的门诊待遇保障机制。积极推动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工作,全市异地就医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省内238家、跨省129家,异地就医门诊慢特病定点医疗机构省内79家、跨省65家,充分满足患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