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今年,眉山市将“200个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工作”经市人大票决,列为全市重点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高位推进,旨在破解医保服务在农村的“断层”现象,满足农村群众就近看病报销的需求,着力提升农村群众在医疗保障方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全市共有227个村卫生室纳入了医保定点,覆盖225个行政村,已有3587名农村老人在定点村卫生室享受医保待遇,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特别是边远地区老年患者的一致好评。
一、解决后顾之忧,筑牢定点基础
一是配套软硬件设施,解决资金不够问题。由属地医保、卫健、财政等部门联合为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提供软硬件建设,配备专用电脑、打印机等设备,铺设开通“基卫”专网,将卫健基卫信息系统与医保信息系统有效对接,建立进销存管理系统,并保障每年网络运行经费。二是加强培训指导,解决能力不足问题。在彭山区先行先试,探索出可复制经验后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做法,各县(区)围绕医保政策、系统操作、诊治技术等内容,结合当地实际对纳入定点的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培训,再选派工作人员一对一反复驻点指导,确保村医系统能操作、医保会报销。三是强化政策解读,解决无心违规问题。在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前,在各县(区)分别召开村医座谈交流会,详细解读“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的文件精神,并将可能出现的高频违规违约行为进行了逐一列举和分析,杜绝村医因无知而导致违规违约造成医保基金的损失。
二、保证村医收入,激活服务动力
一是明确人头诊治费用标准。以该村城乡居民的总参保人数和每年人均看病2次来预算村卫生室诊疗人头费用总额,单次一般诊治费项目(包括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等)按省相关文件规定以4.5元/人次计算,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保证村医一般诊疗服务的收入。二是落实签约服务费率。眉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定为60元/年·病人(其中:医保基金支付50元,公共卫生经费支付10元),由所属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根据村卫生室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际考核情况,按相应比例进行分配,保证村医提供签约服务的收入。三是确保村医医保收入直接到帐。在村医医疗业务管理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在基卫信息系统里为村卫生室开设单独的机构码,在医保信息系统里为村卫生室赋予独立的医保机构码和医保医师码,确保村医既能接受所属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管理,又能准确统计医保应支付金额并定期将相应费用直接转入村卫生室帐户。
三、下沉服务事项,夯实农村医保
一是建立村卫生室为末梢的“两病”管理服务体系。由县级医疗团队或县级层面综合医院牵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站)共同构成“两病”(糖尿病、高血压)管理服务体系,由医保基金保障经费大头,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明确村卫生室负责常态化开展健康档案管理、“两病”随访、健康教育、送药上门及基础医疗服务,担当农村群众的健康守护者。二是建立“村医”+“网格员”的基层医保网格化工作体系。根据省委政法委、省医疗保障局将医保服务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我市将村医与网格员同作为参保群众的医保线下服务末梢,参与医保政策、医保基金监管常识等学习培训,共同配合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和参保动员等工作,协助办理或代办相关医保业务,担当农村群众的医保服务专员,着力提升农村群众医保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